中联分享

角色重构与形象再造:中联重庆以社会化发展铸造律师社会责任新范式
2025-10-09

   当前,面对律师行业的内卷化态势,上海中联(重庆)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中联重庆)率先发起战略转型,将“社会化发展”确立为与职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并重的核心战略目标。

   作为中国律师行业唯一一个曾经连续二十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执业律师,中联重庆执行合伙人韩德云认为:“律所和律师个人,若不能在自我定位角色上自觉实现更大提升,内卷是必然的。”当律师群体仅囿于专业法律服务者的单一角色定位时,整个行业将继续陷于低效竞争、茫然无措的发展困局。

    近一年多来,中联重庆通过构建律所ESG活动机制,推动律师从案卷和法庭走向社会,将法律专业能力转化为参与社会公共治理动能。这场始于定位角色认知重构的变革,或许正为律师行业探索一条如何突破内卷、重塑律师价值的新路径。

5月29日,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党工委统战部与中联重庆联合举办青创夜校“移动课堂——走进律所”活动。

角色重构:形象再造成为转型驱动力

  中联重庆作为一家知名区域规模律所,其社会化发展之路,并非无源之水。早在2001年,其前身——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曾受托起草《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此举不仅开创了中国律所参与地方立法的先河,更被视为中国律师参与社会治理的里程碑事件。

  这份参与感和使命感在律所延续多年后,迎来了全新的战略升级。2023年7月,在顺利完成整体转换加入中联律师事务所的两年过渡期后,中联重庆首次提出了“律所形象再造”的转型战略,将“社会化发展”置于律所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

   这一转型的驱动力,既源于以韩德云为代表的律师多年来参政议政的实践探索,也基于对律师行业快速规模化后面临的角色认知困境。从顶层设计看,律师被定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律所则在专业服务机构之外,作为“新社会组织”一员,被赋予了全新的社会责任;在公共舆论场中,律师形象长期在公众的理解与误解、正义之师与法律掮客的争议之间摇摆,面目似乎总显得复杂又不确定;而在律师职业群体的自我认知中,即使谋求商业利益,也大多从“专业服务”角度定位自身角色,核心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推动经济发展、展开个案维权等方面。

   韩德云指出:“在当今变化深刻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律所和律师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向社会诠释展示崭新的社会形象。只有坚持从‘新社会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角度出发,重新定位自身的社会角色与功能,律所和律师才能赢得更广阔的未来空间。”对中联重庆而言,这一认识不仅是对长期践行法律专业人士历史使命的延续,更是对律所走向新发展阶段的一次战略选择和调整。经过多年积累,中联重庆朝着职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目标的迈进已打下坚实基础,作为参与发起中联这个新型全国品牌大所的区域规模所,以“社会化发展”为又一目标的更高追求成为他们为自己选择的最新命题。


7月3日,渝中区妇联、渝中区飞鸟智慧家庭发展中心与中联重庆联合举办“萌法先锋”小小律师职业体验活动。

机制创新:“三个面向”筑基,“ESG体系”破题

  2023年6月,中联重庆管委会经多次研究,在律师行业率先制定出以“律所社会化发展”为导向的最新战略,着力构建以塑造律师社会责任体系为主体的律所公共形象。韩德云为此要求这个形象再造的核心路径,重点在于实现“三个面向”——面向青年、面向社会、面向全国。

  “面向青年”,聚焦培育年轻律师的成长力与创造力。今天律师人数的快速增加,执业不足五年的青年律师已成为律所的主力军。打造律所全新社会形象,青年律师不仅是参与者,更需培养他们成为策划者、组织者及形象塑造者。通过不断参与主持律所与公众互动的各类活动,持续锻炼年轻律师们的策划组织、演讲表达等专业能力与职业责任感格外重要。

  “面向社会”,竭力满足不同社会主体的公益普法需求,推动律所不断举办多类型开放活动,让律师角色从“专业服务者”向“公共价值创造者”转换。

  “面向全国”,突破地域边界限制,以更广阔视野依托中联全国品牌平台丰富联动与区域协作,从全国范围发动、互动、组织参与法治社会建设活动。

  “三个面向”既是形象再造的基石,亦成为中联重庆构建律所ESG体系的初衷。依托百分之八十以上的‘80后’、‘90后’青年律师团队,律所ESG成为青年律师成长的主要平台。2024年2月,中联重庆专门设立的ESG基金正式启动,标志着律所社会化发展从规划动员阶段正式迈入组织化实施阶段。此举不仅顺应ESG全球趋势,更将律师个体的社会参与行动升级为系统性组织行为。

  中联重庆ESG基金为所有律所社会化活动提供活动策划、场地、后勤及人力资源支撑的经费保障,使律所成为律师参与社会行动的直接组织者与资源平台。截至2025年7月,中联重庆在一年内累计开展ESG活动39场(月均2场),参与人次达1623人,平均每场活动吸引来自社会各方面的42人参加,活动涵盖行业专业会议、青年法治宣讲、社会公益普法、社区和商会组织协作交流等多个领域和类型,各方参与度持续攀升。

  “律所社会化发展”并非口号式更新,而是一次深层次的律所系统性变革:中联重庆突破行业传统认知惯例,不再将社会责任视为律所应景完成的“附加服务”,而是从新社会组织定位出发重塑自身发展逻辑——将律所社会化发展转型作为培育优秀律师、优秀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核心目标任务,并以此重新定义律所在未来的时代价值。

5月28日,大渡口区实验小学与中联重庆联合举办“这样保护‘少年的你’”法制宣传活动。

多维影响:外部认同与内部凝聚的联动效应

  中联重庆的ESG形象打造活动,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然形成内外联动的桥梁。

  在外部传播方面,律所ESG相关活动多次获得央广网、上游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获得数十万浏览量,强化了律所“有责任、有能力、有奉献”的公共社会形象。与此同时,多项公益普法活动,尤其与行业协会、商会、中小学和社区居委会等组织展开的合作活动,建立了律所与外部协同的良好互动机制,获得合作单位积极评价与持续支持,有效扩大了律所的社会影响力,为形象再造注入了多元社会资源。

  内部反馈方面,同样得到广大律师尤其是年轻律师们的积极参与,社会化发展理念已开始内化为律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联重庆办公室在重庆地区管理着重庆、永川、万州和涪陵四家分所,有律师三百多人,合伙人一百多人,大家对活动理念普遍持支持态度,大多数ESG活动由合伙人主动申请基金进行,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与协同协作意愿。同时,ESG活动提升了青年律师的参与热情和组织能力,部分活动完全由青年律师牵头策划与执行。一位“90后”律师在采访中坦言:“在律所ESG活动中,我感受到律师职业的社会认可价值,这比单纯办案得到当事人的肯定更让我有种成就感。”

  显然,这种参与不仅提升团队凝聚力,更让律所社会化发展成为独特的人才培养方式,ESG由此正成为中联重庆形象的窗口和品牌信任度的又一标志。


2024年11月2日,渝中、江北、两江新区三地律工委在中联重庆联合举办“菁英计划”青年律师成长营开营仪式。

   从二十多年前的2001年躬身立法实践,到2025年律所ESG活动蓬勃开展,中联重庆用二十五载光阴,完成了从行业拓荒者到律所和律师社会价值引领者的蜕变。这条路,始于韩德云所言的一个优秀律师务必走向“有责任、有能力、有奉献”的社会发展之路,如今,中联重庆整个律所社会化发展的努力践行,已成为率先突破行业内卷困局的现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