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贸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
2005-07-05

教育部令第2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已于2004年3月1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部长 周济二○○四年六月二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立、活动及管理中的具体规范,以及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助学、文化补习、学前教育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举办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具体审批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条 国家鼓励中国教育机构与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普遍认可的外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鼓励在国内新兴和急需的学科专业领域开展合作办学。   国家鼓励在中国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第四条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享受国家给予民办学校的扶持与奖励措施。   教育行政部门对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第二章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   第五条 中外合作办学者应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应当包括拟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住所,中外合作办学者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合作内容和期限,各方投入数额、方式及资金缴纳期限,权利、义务,争议解决办法等内容。   合作协议应当有中文文本;有外文文本的,应当与中文文本的内容一致。   第六条 申请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中外合作办学者应当具有相应的办学资格和较高的办学质量。   已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中外合作办学者申请设立新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其已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通过原审批机关组织或者其委托的社会中介组织进行的评估。   第七条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不得举办其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第八条 经评估,确系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者一方可以与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签订协议,引入办学资金。该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可以作为与其签订协议的中外合作办学者一方的代表,参加拟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但不得担任理事长、董事长或者主任,不得参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九条 中外合作办学者投入的办学资金,应当与拟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层次和规模相适应,并经依法验资。   中外合作办学者应当按照合作协议如期、足额投入办学资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存续期间,中外合作办学者不得抽逃办学资金,不得挪用办学经费。   第十条 中外合作办学者作为办学投入的知识产权,其作价由中外合作办学者双方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确定或者聘请双方同意的社会中介组织依法进行评估,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中国教育机构以国有资产作为办学投入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聘请具有评估资格的社会中介组织依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合理确定国有资产的数额,并依法履行国有资产的管理义务。   第十一条 中外合作办学者以知识产权作为办学投入的,应当提交该知识产权的有关资料,包括知识产权证书复印件、有效状况、实用价值、作价的计算根据、双方签订的作价协议等有关文件。   第十二条 根据与外国政府部门签订的协议或者应中国教育机构的请求,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邀请外国教育机构与中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被邀请的外国教育机构应当是国际上或者所在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或者职业教育机构。   第十三条 申请设立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后,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申请举办颁发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审批权限,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十二条和前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申请筹备设立或者直接申请正式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由中国教育机构提交《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的文件。其中,申办报告或者正式设立申请书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和第十七条第(一)项,制定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申请表》所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填写。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筹备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并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一)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历史文化传统和教育的公益性质,不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   (二)中外合作办学者有一方不符合条件的;   (三)合作协议不符合法定要求,经指出仍不改正的;   (四)申请文件有虚假内容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予批准情形的。   第十六条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章程应当规定以下事项:   (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住所;   (二)办学宗旨、规模、层次、类别等;   (三)资产数额、来源、性质以及财务制度;   (四)中外合作办学者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   (五)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权限、任期、议事规则等;   (六)法定代表人的产生和罢免程序;   (七)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形式;   (八)机构终止事由、程序和清算办法;   (九)章程修改程序;   (十)其他需要由章程规定的事项。   第十七条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其外文译名应当与中文名称相符。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应当反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性质、层次和类型,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字样,不得违反中国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前应当冠以中国高等学校的名称。   第十八条 完成筹备,申请正式设立或者直接申请正式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除提交《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相关材料外,还应当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有关条款的规定,提交以下材料:   (一)首届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及相关证明文件;   (二)聘任的外籍教师和外籍管理人员的相关资格证明文件。   第十九条 申请设立实施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或者9月提出申请,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评议。   专家评议的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期限内,但审批机关应当将专家评议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条 完成筹备,申请正式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应当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   (一)不具备相应办学条件、未达到相应设置标准的;   (二)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人员及其构成不符合法定要求,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教师、财会人员不具备法定资格,经告知仍不改正的;   (三)章程不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本办法规定要求,经告知仍不修改的;   (四)在筹备设立期内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申请直接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除前款规定的第(一)、(二)、(三)项外,有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第三章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组织与活动   第二十一条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品行良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担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成员。   第二十二条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聘任专职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依法独立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职权。   第二十三条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内部的组织机构设置方案由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提出,报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批准。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